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光能否发生反射?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

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h/cm
0
4
8
10
12
F/N
6.75
5.75
4.75
4.25
4.25

(1)由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____ __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N,物体的体积是m,物体的密度是kg/m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_____(填 “有关”或“无关”)。
(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像是____________。

图是用压强计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1)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有关;
(2)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有关;
(3)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试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实验时,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2)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结论: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  ,此时,在纸板B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时点燃蜡烛A,蜡烛B  (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
(3)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5)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