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
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 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
明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 B.增强了明清的国力 |
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 | D.导致科学技术落后 |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 B.抑商政策 | C.奖励农耕的政策 | D.闭关锁国 |
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十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合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
①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性质
②有效的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③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④影响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① | B.②③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