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还原性:I->Fe2+>Br- |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 |
C.线段AB表示Fe2+被氯气氧化 |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
实验:①1 mol·L–1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
B.滤液b中不含有Ag+ |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 转化为AgI |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物时所释放的能量
②某反应的△H=+100kJ/mol,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
③碳酸铵在室温条件下能自发分解产生氨气,是因为生成了气体,体系的熵增大
④强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⑤Mg比Al活泼,在Mg和Al形成的原电池中,Mg必定做负极
⑥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保护
A.3 | B.4 | C.5 | D.6 |
组成为C10H14的芳香烃,其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6种 | B.9种 | C.12种 | D.15种 |
为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有关除杂试剂和操作合理的是
A.乙醇(水):加氢氧化钙固体,过滤 |
B.乙酸乙酯(乙酸):加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
C.溴水(溴化钠):除杂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有:加CCl4,萃取、分液 |
D.苯甲酸(苯甲酸钠):加稀硫酸,蒸馏 |
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间二甲苯和乙苯 | B.2-甲基-2,4-己二烯和3,4-二甲基-1-戊炔 |
C.2,2,3-三甲基戊烷和3-乙基己烷 | D.2-甲基丙烯酸和甲酸正丙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