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性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可能有葡萄糖存在?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对照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定。
实验材料:葡萄糖溶液,斐林试剂,待测尿液,正常尿液,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第一步:取3支洁净的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其中3号试管为实验研究试管。
第二步:分别向3支试管内加入等量的相应的液体。1号加2mL葡萄糖;2号加 ;3号加 。
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 (要求写出操作步骤)。
第四步: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1)1号试管的现象是出现 ;
(2)2号试管不出现上述现象;
(3)3号试管若实验现象与1号试管相同,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若3号试管实验现象与1号试管不相同,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Ⅱ.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那正常人的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为弄清这一问题,另一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鉴定尿液有无蛋白质时,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若有蛋白质存在,则相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从以下各项中选择合适的步骤序号并排序: 。
①向试管中注入2 mL正常人尿液
②将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混合,振荡摇匀,观察现象
③加入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振荡摇匀,观察现象
④加0.1g/mL的NaOH溶液1mL,振荡摇匀,观察现象
⑤50-65℃水浴
⑥30℃水浴
以下是有关酶的两个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表1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试管C |
1 |
加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2 |
加淀粉酶溶液 |
lml |
lml |
lml |
3 |
温度处理 |
60℃ |
100℃ |
O℃ |
4 |
加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1)表1所示为探究的实验。
(2)该实验的正确步骤为(用表中操作步骤中的序号表示)。
表2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1 |
加淀粉溶液 |
2ml |
|
2 |
加蔗糖溶液 |
2ml |
|
3 |
加斐林试剂甲 |
2ml |
2ml |
4 |
加斐林试剂乙 |
数滴 |
数滴 |
5 |
加淀粉酶溶液 |
lml |
lml |
(3) 表2所示为探究的实验。
(4)请修正操作方法步骤中的错误:①②
③
(5)该实验结果能否用碘液检测?。
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有机物是,A、B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2)A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 ]____________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⑤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如果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之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某植物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如下图示(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蔗糖时间 溶液浓度 |
15秒 |
25秒 |
35秒 |
45秒 |
55秒 |
浓度A |
5 |
9 |
13 |
14 |
14 |
浓度B |
17 |
19 |
21 |
22 |
22 |
浓度C |
26 |
28 |
29 |
31 |
31 |
浓度D |
34 |
35 |
37 |
37 |
37 |
该表皮细胞液的渗透压(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_________(填编号);
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_____左右。
(3)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怎样获得含32P标记的C图中的生物?
。
(4)A图所示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再分化,其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名称)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观察到颜色是。B组实验观察的细胞结构乙是。在D组实验中,实验因变量丙是
。
(3)在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L KNO3溶液,则实验现象是。
(4)E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如果将常温下培养洋葱的装置移到冰箱的低温室(4 c)内再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用根尖制成装片并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回答下列I、II小题
I.“基因敲除”技术(通常叫基因打靶)的出现,可以准确地“敲除”DNA分子上的特定基因,以研究某一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研究基因功能开辟了新途径。该技术的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分离胚胎干细胞。从小鼠囊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在培养基中扩增。这些细胞中需要改造的基因称为“靶基因”。
第二步:突变DNA的体外构建。获取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使该片段上的靶基因失活。
第三步:突变DNA与靶基因互换。将体外构建的突变DNA转移入胚胎干细胞,再通过同源互换,用失活靶基因取代两个正常靶基因中的一个,完成对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将第三步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转移到添加新霉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培养。
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的“基因敲除技术”中,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2)“基因敲隙技术”以胚胎干细胞作为对象是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____性。
(3)在靶基因中插入neoR基因的目的是。
(4)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基因上的进行检测。将失活靶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的操作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筛选,其原因是。
(5)假设经过上图表示的过程,研究者成功获得一枚“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并培育成一只雌性克隆小鼠,则其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neoR基因的概率是__。若该克隆雌鼠与普通小鼠交配,理论上该克隆雌鼠产下抗新霉素小鼠与不抗新霉素小鼠的比例为____。
II.菜豆种皮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A—显性基因一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使色素颜色淡化)。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右图:
(1)①P1的基因型是____;F1的基因型是__。
②F2中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____。
(2)从F2取出一粒黑色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F1杂交,预计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子代表现为____,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
②若子代表现为____,则该黑色种子的基因型为。
回答下列I、II小题
I.将新鲜萝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个盛有pH分别为3、5、7、9的l00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结果每一个烧杯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入四个烧杯中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图1所示曲线,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因变量是。
(3)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4)导致曲线A与曲线B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5)图2表示萝卜的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上画出:①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时的曲线变化;②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⑧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8的HC1的曲线变化。
II.图甲表示一个水稻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图乙表示在两种不同温度下,水稻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用图中的番号或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生物膜结构包括。
(2)图甲中,物质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物质④是在的情况下,进入c中被分解;图中的K+进入细胞后,对有重要作用。
(3)将一株水稻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l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则在15℃、1千勒司光照下,该水稻5小时光合作用固定CO2mol。从图中可发现,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包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