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说明题
在公交车上年轻人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在青年群体中有了争议。
材料一:有的年轻人认为自己一天工作下来比老人还累,公交车是有偿服务,没有给老人让座的义务;有的则是从“想想你自己的父母也是老年人”的角度,提倡年轻人遵守传统道德准则,给老年人让座。
(1)“想想你自己的父母也是老年人”,年轻人应该给老年人让座。这一观点与课本的哪一句话是一致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材料二:某市公交89路,老人上车后站在一个女孩旁边,暗示为其让座,女孩没有反应,老人情绪激动,语言攻击女孩没道德,并爆粗口,女孩十分恼怒:“就是不给你让,怎么了!”老人对着女孩就是一脚,接着揪住女孩头发拳脚相加。
(2)运用课本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说说为了减少、防止此类不愉快事件发生,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我们每个人如何从自身做起,?
(3)有的年轻人抱怨:“好心给老人让座,连一句谢谢都没有!”而课本有一句爱默生的名言: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对爱默生的话应该如何理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新华网福州报道福州朱先生一家是低保户,每月只靠他400元的工资过日子,儿子在福州某重点高中读书,下半年就读高三了。朱先生说,以前就知道学校有一项贫困生可减免学费的措施,因为儿子反对,一直没有向学校申请,每次交学费就东借西凑。今年的学费实在没有着落了,才想起申请减免,可儿子一听,死活不同意,理由是申请之后学校会把名单公布出来,同学和老师就都知道了。
材料二:中国扶贫基金会从社会各界招募的36名志愿者,组成12支分队,怀揣调查问卷,奔赴12个县市,对优秀特困高考生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对特困生所在高中的教师调查统计显示:尽管教师认为几乎所有特困生都能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观点表明,48.5%的特困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自卑倾向。
⑴、上述特困生面对学校、社会的救助为什么感到“伤自尊”?
⑵、你觉得助人者如何才能达到既助人又不伤害被助者自尊的目的?

看图分析

(1)、你认为上述言行分别了侵犯公民的什么权利?
(2)、当我们的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做?

学琴五年了,小芳恨透了钢琴和小提琴。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练琴之类的话尤其反感,甚至听到他们提醒“快起来”早些休息”的话都心生厌倦更不用提父母过问她的学习成绩了。有时,她从心里讨厌她的父母。总之,小芳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1)你认为小芳的表现属于什么心里现象?具体表现在哪里?
(2)如果不设法调整,小芳的这种心里将会给她带来哪些危害?
(3)你认为小芳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的黄金驿站,青春期是人生最美丽的春天。从进入中学的那一天起,我们发现自己长大了。中学生活有成长的快乐,也有种种失意与烦恼。据对某地七年级新生适应环境情况的调查显示,有56.1%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l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明确,24%的学生心态不太平稳。有的学生因环境变化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因成绩不佳丧失信心……
(1)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常吗?为什么?
(2)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后,应该怎么办?

洛桑同学非常喜欢文学,老师常说她语言表达能力极强,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班里当作范文供大家欣赏学习。所以,他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有潜力,于是她打算开发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潜力。他崇拜作家余秋雨,床头贴着他照片,她也请朋友为自己画了一幅“我将成为优秀作家”的漫画像,时常提醒自己“我将成为第二个余秋雨”、“我一定会成功”等,还坚持每天写日记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请回答
(1)洛桑同学通过哪些途径来认识到自己的写作潜能?
(2)他又是怎样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写作潜能的?
(3)洛桑喜欢明星正常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