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就业带来的影响和形势
政府 |
作为人口大国,保障就业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关注问题。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5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也将更为严峻。2015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749万,另外还有中专、技校和初中高中毕业生。 |
劳动者 |
就业对劳动者来说,有利于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实现自身价值,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人说青年创业迎来了“最美好的时代”。但创业有风险。据媒体报道,青年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3%,目前,我国创业体制机制尚不完善,需求与资源对接还不顺畅,部分传统产业还不能迅速跟上互联网的步伐……面对略显骨感的现实,青年学生要做好充分准备,放飞创业梦想! |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你认为政府应该为青年就业做好哪些工作?
(2)今天的中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好充分的就业和创业的准备?
背景: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中国经济发展及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围绕“新型城镇化”主题,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与学习。请你参与其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城镇化率状况
注:国际上,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在80%以上。201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
城镇化正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然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衰落甚至消失,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几近失传。
对此某班同学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1:传统村落承载着文化血脉和民族情感,城镇化过程中要完整保留其原始面貌。
观点2:新型城镇化就是让农村发展成城市,传统村落没有保留的必要。
你对他们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请任选其中一个进行评析。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1200多件(套)珍贵文物、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今年受欧债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除了极少数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中国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和校园里蔓延。
(1)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漫画中的“读书成本高,不如早些打工挣钱”的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二:在谈到农村当前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时,小明的爷爷反映:现在的村民物质生活富裕多了,但业余生活仍然很单调,连找个读书的地方都难,而赌博、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净化。
(2)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三条建议并说明其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3)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最后一个假期,在紧张学习之余,就如何从百忙中抽出时间读点好书,请你列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需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4日,在全国第51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已被誉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广大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勉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被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材料一:让世界了解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要以“四个讲清楚”为内容阐释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讲清楚我国文化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而选择的,适合我国国情;要讲清楚中华文化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为中华民发展壮大族提供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国民意愿,体现时代发展。
材料二:让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善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讲述不同国家间共同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科学的对外宣传: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等无形的东西有形化、长久化;注意在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价值;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对外宣传中,我国应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