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拟出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学习运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略)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目的画好电路图。
(2)、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电阻最大
(3)、接通开关,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并记于下表。
电压(V) |
电流(A) |
电阻(Ω) |
3.5 |
0.5 |
7.0 |
(4)、断开开关,计算出Rx=7Ω。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照电路图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本实验报告不完整,请补充实验原理
3从“实验步骤”看,实验数据不科学,主要缺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写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中:
(1)、设计实验时应运用控制变量法:
①、用水和煤油做实验,应使水和煤油的________相等;
②、用电加热器加热,应用了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对外供热________的特点;
(2)、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电加热器、____________、搅拌器、天平、电源、计时的秒表、
水和煤油;
(3)、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烧杯号 |
液体 |
质量![]() |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 |
1 |
水 |
300 |
20 |
30 |
12.3 |
2 |
水 |
120 |
20 |
30 |
6.2 |
3 |
煤油 |
300 |
20 |
30 |
6.1 |
4 |
煤油 |
300 |
20 |
25 |
3.1 |
1较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较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较分析____号和____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4实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小宇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电学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的判断:
(1)当滑动变阻器的B、C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滑片P向A端移动时,灯L将______(填“变暗”“不变”或“变亮”)。
(2)当滑动变阻器的A、D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要使灯L变暗,滑片P应向_________端移动。(填“A”或“B”)
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2)小徽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L1。(填“断路”或“短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I2=,I= 。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写出关系式即可)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薇可以采用方法继续实验进行验证。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次数 物理量 |
l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57% |
83% |
(1)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