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列强侵华导致国门洞开,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厦门、福州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
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
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
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
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
《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A.经世济民 | B.治国之才 |
C.心外无理 | D.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