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她首先让大批公务员下岗或转入竞争机制,然后掀起私有化浪潮,英国石油公司、英国电信公司、天然气公司等国有企业统统被卖给私人,还大力推动货币主义,下列对撒切尔夫人政策分析正确的是
A.其推行货币主义旨在扩大货币供应量 |
B.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已过时 |
C.撒切尔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D.是英国政府应对“滞涨”的重要措施 |
1963年,肯尼迪曾在柏林墙下演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下列对柏林墙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联邦德国修筑柏林墙是防止民主德国人逃入 |
B.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
C.柏林墙的修筑标志着德国分裂 |
D.这标志着美苏对峙加剧 |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二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在不断增长的高失业率、因食品短缺导致的接连不断的罢工以及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下,欧洲经济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美国
A.占领朝鲜 | B.侵略越南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进行军备竞赛 |
高三某学生写一篇有关l947--1948年的国际关系的论文,他的论文中涉及的“关键词”可能有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
B.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铁幕演说、越南战争 |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 |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表咨文,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美国致力维护世界和平 |
B.美苏冷战序幕的揭开 |
C.美苏盟友关系继续维持 |
D.美国确立了以冷战避免热战的遏制战略 |
冷战期间。美国认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苏联则认为“美国正在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影响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因素包括
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
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
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
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