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学期的“时政播报”中,九(2)班同学小青收集了如下片段:
片段一: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并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有关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
片段二: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回望60年历程,新疆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书写了壮丽的史诗。
片段三:2015年1-8月两岸贸易总额为1983亿美元,其中大陆向台湾出口462.8亿美元,从台湾进口1520.3亿美元。2015年1-8月年两岸人员往来941.1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6.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404.6万人次。
(1)阅读上述片段,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在题号后的括号内打“√”错误打“×”。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①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有关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
②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
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
(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片段的认识。
8月28日,一辆湖南湘潭的旅游车在陕西省境内与一辆货车相撞,造成6人死亡,22人重伤。随车导游文花枝腰部以下被卡在座位里动弹不得。当火速赶来的救援人员准备先将前排的文花枝抢救出来时,文花枝却平静地说:“我是导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最终,多数乘客成功获救,而文花枝因延误了抢救时间被实施了左大腿截肢手术。面对责任,
(1)文花枝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判断的标准不是自己情感的好恶,而是看其是否符合正义标准。请问
(1)正义的标准是什么?
(2)一个人的正义感集中表现在哪里?
材料一: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使得参加高考不再受年龄和婚姻状况的限制。
材料二:我国正式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迈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的一步。
材料三:我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中国公民,不分民族、信仰、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国家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
(2)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哪些方面?
活学活用:补充完整
放学后,小林和我一起放学回家。我们边走边聊。
小林:我们家准备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我:你收集资料了吗?
小林:旅游信息、旅游路线、当地特产。
我:仅了解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知道,西藏是 1 聚集的地区,我国的西藏实行2 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到西藏旅游时,一定要尊重3 。
小林:还是你考虑全面。
我:我国各族人民已经形成了4 的新型民族关系。
2015年暑假,某校九年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对当地居民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下是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事:
买房难——房价太高,许多低收入者只能望“房”兴叹;
读书难——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大学;
看病难——药价高,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许多低收入者看不起病;
就业难——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这些“难事”体现了目前我国社会的什么矛盾?
(2)要解决上述材料中的问题,你觉得我们国家根本上应该怎么做?
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3)我们要坚持“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分别是什么?
(4)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