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2,4-D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A.剪取同一杨树植株上长势与长度相同、部位相近且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B.甲组每根插条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每根插条上的芽全部去除;
C.将甲组插条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条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D.每天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目。

请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
(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________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给易感人群接种抗原,另一种是注射抗体。下图显示了在第0天分别使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请据图回答:

1.当被狗咬伤时,为预防狂犬病,主要的方法为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狂犬病血清。两者分别对应图中的()。
2.一般被咬伤者于当天注射疫苗,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咬伤局部和肌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其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请据图分析为什么在当天注射疫苗的同时还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还要每隔几天重复注射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种免疫方法,免疫力保持更长久的是(),这种差异主要与体内的细胞有关。

真核细胞的胞质中由膜围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囊组成的系统称为内膜系统,各种内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进行交流。

1.小泡D与C、E的关系及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溶酶体酶的小泡是(),它除了具有图中所示功能外,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3.H中的物质在信号分子作用于()______________后调节其释放。机体中的信号分子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都属于内膜系统
高尔基体对合成物质进行修饰和改造并包装
有的分泌物释放到质膜外不受信号分子调控
质膜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向细胞内侧移动

图A、图B的细胞外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关于细胞吸收外界物质的问题。

1.图A显示的物质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影响其物质转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中m点开始,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图A与图B,在物质转运上,两者存在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3. 图C、图D中,可表示K+进入成熟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对图D中p点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A~图D,可表示被动转运的是()(多选)。
5. 神经细胞转运Na+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尝试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材料有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数片、不同浓度(2%、10%、20%)的NaHCO3溶液、烧杯、钻孔器、玻璃注射器等。在本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根据实验原理、仪器和方法,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如果用B表示原生质层的长度,用A表示细胞的长度,请你自建坐标系,画出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高渗溶液中,B/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为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促进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③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④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
每组不选1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
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作用。

1997年,科学家将动物体内的能够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请据图回答:

(1)首先根据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原胰岛素mRNA上的碱基序列,再根据原则,用人工方法合成⑧DNA,通过这一过程获得了基因。
(2)图中①从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提取,过程②须用酶切割。
(3)图中⑤表示的是的过程,图中③表示的是分子。
(4)④过程表示将分子导入细胞。
(5)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 (0.2kb),操作过程见下图,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___________。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