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根据DNA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是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a、b、c表示相应物质,①、②表示相应过程, [ ]内填写图中相应物质的标号):

(1)图中①所示的过程称为           ,②过程的直接模板是[  ]              
(2)a表示            分子,其功能主要是携带             进入核糖体,进而合成蛋白质。
Ⅱ.碱基类似物是一种化学诱变剂,与正常碱基结构相似,在DNA复制过程中,取代正常碱基渗入DNA分子。5-BU(酮式)是胸腺嘧啶碱基类似物,与A配对。5-BU(酮式)在和A配对后转变成的互变异构体(烯醇式)能与G配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含有一个A-T碱基对的DNA片段,在第一次复制时加入5-BU(酮式)结构,则第一次复制产生的异常DNA比例是             。以上过程中DNA的分子结构发生了碱基对的            
(2)某DNA的一条链上的某片段只含有一个碱基A,其碱基排列顺序为-CACCGGGGG-,反应体系内有5-BU(酮式),若该DNA进行若干次复制后,以该链为模板转录后翻译成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丙氨酸—丙氨酸一脯氨酸,这至少经过             次复制才出现此现象?合成此多肽的模板DNA的该位点能否再突变成A-T碱基对?              ,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部分密码子如下:GGG为甘氨酸;GCG、GCC为丙氨酸;GUG为缬氨酸;CCC为脯氨酸)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人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

(注:光补偿点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总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人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
(2)依据表中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的狭叶比阔叶更适应(弱光/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的。
(3)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欲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
(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①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大于/等于/小于)18℃时的光饱和点。
②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光补偿点将(增大/不变/减小),这影响了鼠尾藻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南方高温环境下,需考虑控制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利于鼠尾藻的养殖。

甲、乙、丙三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甲、乙两同学先配制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
(1)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已知计数板方格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 mm。

①在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时,为了确保随机取样,必须
②若计得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个。
(2)乙同学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mL培养液混匀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视野4
红细胞数(个)
21
17
22
20
酵母菌数(个)
102
98
106
94

则:①该同学调查模拟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方法)原理。
②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大约个。
(3)丙同学欲探究pH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他的实验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配制含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各取2mL加入数支试管中;


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结合酶基因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表达量极低,不会诱发癌变。在慢性骨髓瘤病人细胞中,该基因却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发生重排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但表达量大为提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下图一表示这种细胞癌变的机理,图二表示基因表达的某一环节,据图回答:

(1)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据图一分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其调控机制主要发生在[ ]___________过程。
(2)细胞癌变的病理很复杂,图示癌变原因,从变异的类型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示图一中的[ ]_______________过程,其场所是[ ]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二可见,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
(5)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有损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请回答下列有关温度与酶活性的问题:
(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将盛有2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把________的时间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再每隔一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____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预计___温度下混合液因其中的酶失去活性蓝色不会消失。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随温度升高____会发生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
(3)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
二硫键数目
Tm/℃
野生型T4溶菌酶
Cys51,Cys97

41.9
突变酶C
Cys21,Cys143
1
52.9
突变酶F
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
3
65.5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__和增加___得以实现的。从热稳定性高的酶的氨基酸序列出发,利用__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可以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9分)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促进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2)UCP一1基因的表达要经过过程实现,BAT细胞内的能促进该基因的表达。
(3)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BAT细胞中,UCP一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
,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