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快乐阅读
乌龟借鼓
豹子在动物中是出了名的吝啬鬼。它有一面大鼓,从来不借给别人使用。一天,天神的母亲去世了,为了把丧事办得隆重点,,葬礼上需要一面大鼓。
“大人,豹子家里有一面大鼓。”仆人说,“可以派人借来一用。”
大象以为自己是大力士,满怀信心地去了,结果被凶恶的豹子赶了出来。
“我去借。”狮子不甘示弱。结果也是空手而归。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我去试试!”狐狸以为自己能言善辩,会说动豹子的。结果,磨破了嘴皮子也没有用。
“这可恶的豹子,它是软硬不吃!
“连天神的面子都卷了,这也太过分了!”
动物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我去把鼓取来!”乌龟站了出来。
动物们哄堂大笑,连天神也忍不住笑了。也难怪,那时的乌龟不但长得小,连甲壳也没有,后背是软软的。
乌龟不慌不忙爬出神殿,来到豹子家。
“你也是天神派来的吗?”豹子吼道。
“天神能瞧得起我这小不点吗?”乌龟说。“我只不过是出于好奇,来这里看看。”“你想看什么?”豹子仍没好气地问。“天神做了面新鼓。”乌龟说,“那鼓可真大,天神藏在里面还有很大空隙。”
“他再大,也没有我这面鼓大。”豹子很不服气。“我看未必。”乌龟煞有介事地端详着豹子的大鼓,摇了摇头,“依我看,你这面鼓没有天神的大,它连你都装不下。”“胡扯!它怎么装不下我?我就试给你看!”豹子说着,真的钻进大鼓里。“大是够大的,可你的脑袋还露在外面呀!”乌龟故意装模作样地说。豹子把脑袋也缩了进去。“可你的尾巴还在外面呢?”豹子又将尾巴收进去。
乌龟眼疾手快,立即盖上了鼓盖,用绳子把鼓捆得牢牢的,并借着豹子在鼓中挣扎的劲,使大鼓滚动起来,一直滚到神殿门前交给了天神。
大鼓就这样被乌龟借来了,后来天神为了奖励乌龟,就送给了乌龟一样防身的东西,就是龟壳。
根据短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   )示弱   (   )堂大笑  煞有(   )事    装(   )作样
从文中打找出相应的词语。
(1)反义词:慷慨——(     )简单——(     )惩罚——(     )
(2)近义词:讨论——(     )空当——(     )立刻——(     )
文中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是(     )、(     ),请再写两个这样的词:(     )、(     )
去豹子那里去借鼓的都有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启示
有位老太太请了一位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留  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胀  账)单,老太太发现比原来谈妥的价钱少了许多。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钱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得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他使我不(在 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这事告诉我们:()我们无法改变人生,()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镜),()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改变态度。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画“√“表示。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怜悯--②发现--③缺陷--④境况--
(4)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这篇短文表达的中心是:
①告诉我们双目失明的男主人是个开朗乐观的人。()
②告诉我们只有一只手的油漆匠是个慷慨大方的人。()
③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生观、心境及态度是可以改变的。()
④告诉我们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不能悲观失望。()

阅读片 ,完成练习。
①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②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③“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④“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⑤“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1)上面的人物对话片断中,第①②句话的提示语是在,“说”字后面的标点是; 第③句话提示语是在,“说”字后面的标点是; 第④句话提示语被省略,联系上下文知道是说的话;第⑤句话提示语在,“说”字后面的标点是
(2)看右边的漫画《众猫吃鱼不捉鼠》,仿照上面的片断写一个人物对话片断,要求提示语尽量放在不同的位置。



精彩赏析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喜欢逗孩子们玩儿,喜欢看门前的溪水活泼地流过去,还喜欢听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林。可是织女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是怕外祖母来找她。
(1)画横线的句子连用四个“喜欢”来描写织女的人间生活,是运用修辞。从“喜欢”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
(2)照样子,续写句子。
织女发愁,发愁外祖母来找她回天宫,发愁,发愁,发愁

快乐阅读吧。阅读寓言故事,完成练习。
南 辕 北 辙
从前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楚国明明是在魏国的南边,可这个人却乘着车一直向北走。
路上有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要向南走。你这样走,方向不对。”
那人回答说:“不要紧,我的马好。”
“不管你的马多好,朝着这个方向走,是到不了楚国的!”
“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很多。”
“路费再多,也到不了楚国呀!”
“那也不碍事,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依仗自己条件优越,始终认识不到错误,还是坚持错误的方向,继续向北走去。其实,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个人要从______到______去,楚国在魏国的______,他却一直向_____走。
(2)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三个理由,一是认为自己的马很好,二是认为自己________,三是认为车夫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请在正确答案的序号上打“√”。
A. 他始终坚持错误的方向不改正。  B. 他的马跑得太快了。
C. 他不知道楚国在什么地方。 D. 他弄不清楚东南西北。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B.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以后再去做。
C.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以为是。
D.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对头,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
(5)你还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把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1919年的一个上午,一位衣着朴素丝毫不()的中国青年,走进日本一所名牌大学的考场。他接过考卷开始()地答题,他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要求三个小时做完的试题,全部准确无误地完成了。监考老师惊得()!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数学家的苏步青。
紧张的学习和研究没有使苏步青忘记自己的祖国。每当取得成就,他眼前就浮现出祖国母亲欣慰的笑容。他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1931年,苏步青从研究生院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日本的一些名牌大学,争着要用高薪聘请他任教。苏步青没有接受任何一所大学的聘请,因为他知道,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是生他养他的祖国。苏步青决心已定,执意回国。有人竭力劝他留在日本,千万不要回国。有人说:“中国正在军阀混战,乱糟糟的,(),哪有潜心研究的环境,你回了国,就等于断送了()。”这时,苏步青说:“”还有人说:“你已经和日本的松本米子小姐结了婚,还有了两个孩子,全家人在日本过得幸福和美,你一个人回去,岂不搞得妻离子散?”苏步青又说:“
众人的劝阻、事业和家庭的压力不能改变他回国的决心,毅然回到了离别12年的祖国,在浙江大学任教。
当时,国内生活异常艰苦,有时候苏步青只有靠借债度日。那时的他,如果想回日本还是很方便的,因为他的妻子儿女还在日本。但他没有那样做,却()把妻子和两个孩子从日本接到自己身边。生活更加困难了,但是,苏步青认为自己是选择了一条和祖国一起迈向光明的道路。
全国解放后,苏步青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务,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几十年来,他写下了大量的数学论文和专著,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让上下文内容连贯。
引人注目锦绣前程千方百计
目瞪口呆专心致志一塌糊涂
(2)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3)苏步青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数学家苏步青哪些事迹最打动你?你从他的身上体会到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