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X<Y<Z |
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W<X<Y<Z |
C.单质的氧化能力:W<X<Y<Z |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X<Y<Z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装置的选用正确的是
A.用装置(Ⅰ)加热草酸晶体获取某些气体(草酸晶体的熔点101.5 ℃,分解温度约为150 ℃) |
B.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C.用装置(Ⅲ)进行实验时,广口瓶内先有浅红棕色气体出现后又变为无色,且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
D.用装置(Ⅳ)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42- 、HCO3- |
B.b点对应的溶液中:Ag+、Ca2+、NO3- 、F- |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42- 、Cl- |
D.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 、I-、CO32-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②④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 |
500 mL Na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 )=0.3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Na+)=0.2 mol·L-1 |
B.电解后溶液中c(H+)=0.2 mol·L-1 |
C.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4 mol电子 |
D.电解后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已知(HF)2(g) 2HF(g) ΔH>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 |
B.平衡常数:K(a)=K(b)<K(c) |
C.反应速率:vb>va |
D.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