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 |
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 |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 |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
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8分,每小题3分)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①,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造②其曹③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
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轭:牲口拉东西套在其脖子上的曲木。②造:应为“祰”,告祭的意思。③曹:“褿”的简体字,祭祀猪的祖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作师说以贻之 |
B.今子以之代耕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 |
C.虽不得田,其害小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
D.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宁毋先生过而尤之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B.耕当以牛 犯法当死 |
C.宁毋先生顾谓弟子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D.吾悯而诏子 |
于是集谢庄少年精击技者而诏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应升诫子书①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直言贾祸招致 |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见 |
C.衣鲜食甘很少 |
D.以负我志担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长而弗改若上进无望 |
B.不复与汝相见须与妆田百亩 |
C.汝长成之日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
D.以贵公子待汝当待以同胞 |
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3分)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
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祖 父 母 爱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训 汝 汝 傲 而 弗 亲 今 吾 不 测 汝 代 吾 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 矣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每小题3分,共9分),)
苏武壮节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民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琥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节选《汉书·苏武传》)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在汉时素与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 |
B.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 |
D.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 B.其一人夜亡 |
C.单于壮其节 | D.欲因此时降武 |
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资助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译文
(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
。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书:书信。 |
B.恚望滋甚恚望:怨恨。 |
C.刘晔佞谀不忠佞谀:巧言谄媚。 |
D.勋奏绌遣绌:通“黜”,罢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之所急,唯在军农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B.①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C.①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D.①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②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②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
D.鲍勋既能修养内在的操行,又廉洁而能施舍,死的那一日,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
(2)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
(3)莫不为勋叹恨。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能用,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1)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①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2)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炙毂过②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③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①彗:扫帚。②炙毂过:过,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③列大夫:秦汉时爵位名。列第七级,也称为七大夫或公大夫。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城巩不可得,徒见欺 |
B.以鼓琴干威王哭声直上干云霄 |
C.身亲往师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D.春申君以为兰陵令以为小礼无所用 |
下列各
项中,分别体现孟子、邹衍、荀子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①迂远而阔于事情;②述唐、虞、三代之德;③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④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⑤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⑥谈天衍,炙毂过髡
A.①③⑥ | B.②③⑥ | C.①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著书![]() |
B.邹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 |
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
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为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以启民众。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