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购:购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②自刎而死

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顾任侠,见天下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
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孙振所诬,孙振故阉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曾公良直等诣匦使,三上书讼之,不得达,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甡亦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先生少长晋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气,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
甲申,梦天帝赐之黄冠,乃衣朱衣,居上穴。次年,袁公自九江于燕邸,难中诗贻先生,曰:“晋士惟门下知我最深,盖棺不远,断不敢负知己,使异日羞称友生也。”先生得书恸哭曰:“公乎,吾亦安敢负公哉!”甲午,以连遭刑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之者,得免。然先生深自咤恨,以为不如速死之为愈,而其仰视天、俯画地者并未尝一日止。凡如是者二十年。
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稍稍出土穴客接。然间有问学者,则告之曰:“老夫学庄列者也,于此间诸仁义事,实羞道之,即强言之,亦不工。”先生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君子以为先生非止言书也。
戊午,天子有大科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冯公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⑤舁(yú):抬。⑥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⑦报罢:没有录取。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抚军吴公甡亦袁正直
B.自九江于燕邸客居异乡
C.以连遭刑戮牵连
D.始以黄冠自流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见天下丧乱若属皆为所虏
B.伏阙陈情今其智反不能及
C.难中诗贻先生洎牧谗诛
D.稍稍出土穴客接客亦知夫水月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其实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他坚持自己的气节,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可见他有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B.袁继咸被诬获罪,傅山先生多次上书求情使得冤案得以诏雪,后因袁公案受刑,宁死不屈,获救后陷于极度悲愤的境地,可见他有重情重义的品质。
C.傅山是一个精通书法的艺术家,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关于书法的言论中体会到一些为人的道理,如做事不取巧、对上不谄媚、处世不圆滑、待人要真诚等。
D.傅山先生晚年崇尚道家思想,坚决不做官,他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的传世著作只有一部,叫《霜红龛集》。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先 生 不 可 益 都 冯 公 令 其 宾 客 百 辈 说 之 遂 称 疾 笃 乃 使 人 舁 以 入望 见 午 门 泪 涔 涔 下 益 都 强 掖 之 使 谢 则 仆 于 地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


②于此间诸仁义事,实羞道之,即强言之,亦不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15分)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史记·伍子胥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猜贼:猜忌狠毒
B.其怨望恐为深祸也怨望:怨恨情绪
C.子胥其计谋不用耻:羞耻、羞辱
D.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隔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卒伐之有大功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B.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作《师说》贻之
C.且嚭使人微伺不知日
D.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今其智反不能及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着重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事迹。司马迁饱蘸笔墨。略貌取神,立体化地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风貌。
B.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慨,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这使伍子胥的形象达到了新的高度。
C.伍子胥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和军事家。选文叙述了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亲自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的事实。

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断句:
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外与天际:边界 B.到则草而坐披:披露
C.蹙累积攒:聚集 D.觞满酌引:引进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悠悠与颢气俱相与枕藉舟中
B.徘徊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C.凌万顷茫然句读不知
D.施施行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

A.吾从而 B.望武昌
C.方其破荆州,江陵 D.学而大遗

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何为其然也?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②胠(qū):打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B.庶几而得之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二人欢然无所间:隔阂,嫌隙
D.以天下之乐适:合适,适应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伏不出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B.然喜歌诗以自娱削木吏,议不可对
C.东济、郓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
D.遂欲往游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当时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露歌颂之意,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

(2)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①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②,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待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③,免冠徒跣请罪。帝召入谓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有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魏主畋于河西,尚书令古弼留守。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帝大怒曰:“笔头奴敢裁量朕!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锐,故帝常以笔目之。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弼曰:“吾为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今蠕蠕④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帝闻之,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他日,魏主复畋于北山,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五百乘以运之。诏使已去,魏主谓左右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自以马运之。”遂还。行百余里。得弼表曰:“今秋谷悬黄,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雨损耗。乞赐矜缓,使得收载。”帝曰:“果如吾言,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注:① 上谷:古地名。② 魏主: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焘。③ 公车:官署名。④ 蠕蠕: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免冠徒跣请罪徒跣 :双膝跪地
B.弼悉以弱者给之悉:全部
C.恐并坐诛并坐:一同获罪
D.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不虞:意外事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上谷苑囿太广/ 乞减太半赐贫民
B.魏主畋河西 / 得复见将军
C.朝廷不治,实之罪 / 问君何能,心远地自偏
D.帝方给事中刘树围棋 /笔公必不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古弼“质直”的一组是()
①乞减上谷苑囿太半以赐贫民
②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
③ 出诣公车,免冠徒跣请罪
④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
⑤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
⑥诏尚书发车五百乘以运之,弼表乞赐矜缓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因为古弼请求他把皇家苑囿一半的占地赐给百姓而对其不满,当古弼再次进宫上奏时,魏王借与刘树下围棋而对他置之不理。
B.古弼免冠徒跣请罪,表明他在忠于职守的同时,也能尽人臣之礼。魏主勉励他努力为国为民办事,不要有什么顾虑。
C.古弼不以肥马“给猎骑”,不同意“发车五百乘以运麋鹿”,表现了他宁冒抗上不尊的风险,也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D.魏主拓跋焘,作为帝王,好游猎,有人违背他的意旨时就发狠要杀人,但毕竟能辨忠奸,重国事,不失贤明的一面。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冠履就职。苟有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2)今秋谷悬黄,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雨损耗。乞赐矜缓,使得收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