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制不以国马臣下假:借给
B.反言宫禁事不得实坐:因犯……罪
C.帝厌兵会:适逢
D.遣使吊赙其家第:按次序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寄所托因:随着
B.得于己暂:一时
C.感慨之矣系:附着
D.况短随化修:美好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喻之怀仲卿闻之,亦自缢庭树
B.犹不能不之兴怀否泰如天地,足荣汝身
C.及其所既倦多谢后世人,戒慎勿忘
D.所以兴怀,致一也不嫁义郎体,往欲何云

下列各句对选段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选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面对清明澄澈、生机盎然的兰亭美景,作者兴尽悲来,感慨良多,不由得哀叹自己“不知老之将至”。
B.本选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 “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
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振:救济。
B核所积金银,之籍著:著作。
C纵事勿,吾年足死矣济:成功。
D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坐:因犯……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韩文“刚断无所挠”的一组是
①以其羡易粟万石
②乃发廪十六万石
③权幸深疾之
④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⑤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
⑥疏入,帝惊泣不食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2)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下列划线的字的此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击沛公于坐蒙故业,遗策 B于是余有叹犹且从师而问
C矢其所,不知赢而不助五国也 D师道不传也久矣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文言实词翻译
21.(1)夫晋,何之有()
(2) 因人之力而之()
(3)郑知亡矣 ()
(4)起不意 ()
(5)八创 ()
(6)至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
(7)计不知所出耳()
(8)大王命之( )
(9)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10)将军岂有意乎?( )
(11)以乱整 ( )
(12)万家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