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人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
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
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 |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②铸造业兴盛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 | B.冶金 | C.纺纱 | D.织锦 |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
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 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