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 )
| 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 B.“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
| 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 |
| 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
|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
|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
|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
|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候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
| C.爵位制度的创设 |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
|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
|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
|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
|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
| 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
|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
|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