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通典》称:“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为:“为君则鬼(怀),为臣则忠。”并将“君鬼(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中,就曾留下了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秦《除吏律》有多条法律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外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文化发达,乃“程朱桑梓之邦”,早在南宋时期,徽州书院就纷纷建立,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州书院教育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卢梭著《爱弥儿》1762年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吾人所需教育者,亦去其不适以求其适而已。……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陈独秀1915年10月15日《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二号
(3)与材料二相比,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有何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教育理念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综上,影响教育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26分)国家力量的崛起受多种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吴友法、邢来顺《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8分)
材料二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6分)
材料三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在与上图图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我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的。(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崛起的认识。(4分)
政府的角色定位影响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
——桓宽《盐铁论·本议》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政府盐铁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政策变化后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三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2)归纳材料三阐述的经济理论,并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6分)
材料四1993年——1995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3.3%以上。……此后,美国经济持续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2000年,经济增长率仍稳定在4%左右。……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的4.3%下降到1999年的1.1%,为60年来最低。1998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消失,出现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经济强劲的同时,失业率下降,从1991年的6.8%,下降到1999年的4.4%,2000年维持在4%左右,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
——摘编至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中克林顿政府创造的经济扩张奇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摘编自炎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美国“边疆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如下图)。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