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
| A.普罗塔戈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闵采尔说:“直到现在,城市和乡村里贫困、平凡的人们,都处于与上帝的旨意和任何正义相违背的境地,承担着宗教贵族、世俗贵族和政府的沉重负担……所以,基督教联盟的纲领和计划是这样的:托庇上帝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围内,无需武装斗争和流血,来获得自由。”这段材料主张( )
| A.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获得精神自由 |
| B.世俗君主应领导宗教改革 |
| C.世俗权利高于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利 |
| D.反对罗马教廷和世俗君主 |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洛克 | B.孟德斯鸠 | C.伏尔泰 | D.卢梭 |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
|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
|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
|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 )
| A.魏源 | B.康有为 | C.梁启超 | D.陈独秀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