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着)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充分发动群众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正面战场有力的打击了侵华日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休闲娱乐 B.社会教化
C.节庆祭祀 D.艺术审美

《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

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 B.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D.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中国古代一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思想一反传统:赞美爱情,呼唤女性人权,提倡男女平等,批判禁欲主义,贬斥奸臣贪官,展示商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这一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  )

A.“三言”“二拍” B.《雨霖铃》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阿房宫赋》

中国古代的早期形成了“无尖不成商,无度不丈夫”的说法,其意为卖粮食时不仅要将量斗装满,还要额外堆出尖顶;卖布匹时必须量出足够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称做商人。但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无奸不成商,无毒不丈夫”。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儒家“义利”观念的传播 ②政府经济政策的价值观导向
③现实经济结构的长期稳定 ④中国社会道德观的整体滑坡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