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为辽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西辽河流域面积131891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约350~400毫米,东辽河流域面积11306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约450~700毫米;东、西辽河汇合后始称辽河,古辽河经营口注入渤海。清代末年,经过自然选择和人为治理的双重影响,辽河主流改道从盘锦入海(西支流路)。在历史上,浑河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1958年在N地堵截辽河东支流路,浑河水不再与辽河相通,使浑河成为了独立水系。
(1)说出西辽河河谷在M地的突出特征及成因。
(2)据材料推测东辽河与西辽河的流量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明清代末年辽河主流改道的自然原因。
(4)浑河成为独立水系后,分析其对下游地区防洪的有利影响。
2008年9月23日宁夏各界人士在银川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 和 。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举例。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每空1分)
材料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2006年24日晚上9点20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太阳系行星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
(1)该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2)填注行星名称:C ;D ;E ; F ;
(3)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 、
(4)远日行星是 、 。(填字母)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在图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写出节气和日期:①节气 ,日期 ;
②节气 ,日期 ;
③节气 ,日期 ;
④节气 ,日期 。
(3)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图2的 (a、b、c、d)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