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为辽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西辽河流域面积131891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约350~400毫米,东辽河流域面积11306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约450~700毫米;东、西辽河汇合后始称辽河,古辽河经营口注入渤海。清代末年,经过自然选择和人为治理的双重影响,辽河主流改道从盘锦入海(西支流路)。在历史上,浑河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1958年在N地堵截辽河东支流路,浑河水不再与辽河相通,使浑河成为了独立水系。
(1)说出西辽河河谷在M地的突出特征及成因。
(2)据材料推测东辽河与西辽河的流量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明清代末年辽河主流改道的自然原因。
(4)浑河成为独立水系后,分析其对下游地区防洪的有利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某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若要从甲地到乙地修建一条铁路,请你为其设计合理
的线路。(在答卷图上用符号“”画出)
(2)若要在甲乙两地选择一地修建港口,筑港条件较好的是地。
(3)①②③三地中,有一处不可能出现河流,该处是
(4)丙地比乙地的降水量(多或少),原因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①、②两地河流落差不可能为()

A.1100米 B.900米 C.700米 D.500米

(2)图甲南部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简述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改
善当地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
(3)判断图甲中丁河自A点至B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描述图乙中③-②段的河流的水文特征。

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河流域进军。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名移民来到这里。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4)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何影响?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8年,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08年12月31日,经过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管道建设1 860千米,完成了线路施工总量的近94%,72条山体隧道仅剩两条没有贯通,一期管道工程建设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材料二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3分)
(2)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3分)
(3)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6分)

山东省在2008年1月10日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要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为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型产业为主。
(3)从材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