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A.经济危机的影响 |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
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A.波及范围广 | B.持续时间特别长 |
C.破坏性特别大 |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
右图的“胡佛村”反映了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 ()
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 |
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
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 |
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 |
1895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和在北京建立的政治
团体-----强学会,不久便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
A.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 | B.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
C.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 D.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