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下列加点词的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秀才:优异的才学
B.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所以
C.又以谪去,不自得意:心情
D.谊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贾生尽为之对
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幅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质,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②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书 过 善 人 事
(清) 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阖户罢市    阖户:全家
B.亟出慰之曰   亟:急速,赶快
C.以振饥耗其半  振:通“赈”,救济
D.一乡被其患     被:遭受,蒙受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组是(3分)

A.①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②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B.①呼曰:“善人,善人。”②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C.①人何惮而不为善哉!②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D.①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②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B.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何尔鲁钝之甚也甚矣,汝之不惠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2)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3分 )
(3)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会城。久之,得补一县,在滇中尚为膏腴地。然距省窈远,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沈,故与妻子几断音问,惟于坊本缙绅中检得官某县而已。
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此仆衔次骨。其家事故所备知,因伪造其僮书云,主人父子先后卒,二棺今浮厝佛寺,当借资来迎,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
初令赴滇时,亲友以其朴讷,意未必得缺,即得缺,亦必恶。后闻官是县,始稍稍亲近,并有周恤其家者,有时相馈问者。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且有以子女结婚者。乡人有宴会,其子无不与也。及得是书,皆大沮。有来唁者,有不来唁者。渐有索逋者,渐有道途相遇似不相识者,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
既而令托入觐官寄千二百金,至家迎妻子,始知前书之伪,举家破涕为笑,如在梦中。亲友稍稍复集,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
后令与所亲书曰:一贵一贱之态,身历者多矣;一贫一富之态,身历者亦多矣。若夫生而忽死,死逾半载而复生,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往,需次会城次:住宿
B.二棺今浮厝佛寺厝:放置
C.后闻官是县官:做官
D.其子无不与也与:给予(礼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因伪造其僮书云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C.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D.亲友以其朴讷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云南县令家境十分苦寒清贫,因此到任后,与家人的书信来往十分不便,几乎与妻子儿女断绝了音信。
B.县令的家人在民间刻本《缙绅录》中查得他在云南某县做官,于是亲友乡邻都愿意出钱周济他们,还经常赠送东西慰问他们,表现出乡邻们热心善良的品质。
C.当亲友乡邻得知前面一封书信是假的后,一改往日的冷落面目,又渐渐亲近他的家人了。而那些回避不敢再见他们的人,还算有骨气,不会趋炎附势,当势力小人。
D.这则故事虽然短小,但涵义颇深。县令的经历实在奇特,其家人也经历了大悲大喜的人间闹剧,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见一般。

(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断句。
东 坡 居 士 自 今 日 以 往 不 过 一 爵 一 肉 有 尊 客 盛 馔 则 三 之 可 损 不 可 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上。(选白《东坡志林·记三养》)
(2)请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2分)
译文:
②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3分)
译文:
③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送姚姬传①南归序
清•刘大櫆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②,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文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③,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④,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②勤劬(qú):勤劳,劳苦。②王文成:王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死后谥号文成。③不朽: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④拥旄仗钺(yuè):举着旗帜,拿着武器。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将徒劳而鲜获鲜:少
B.不足为姬传道不足:不足以
C.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游:交游
D.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姚姬传具备成为“第一流人才”条件的一项是()
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
②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
③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④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
⑤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
⑥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大櫆写这篇赠序,旨在鼓励姚鼐要以第一流人才自任,不必计较考场得失。
B.姚鼐认为考中进士,成为显要的官就是第一流的人才,因此他没有考中,心情沮丧。
C.文中叙述刘氏与姚氏的两代友谊,赞赏姚鼐天资独厚,少年有成,前途不可估量。同时也流露自己老大无成的感慨。
D.本文为劝学名篇,作者并没有泛泛而教,而是言语恳切,诉情谊,叹时光,赞学识,在诉说中给人以无尽的鼓舞和信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2)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
                                        
(3)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C.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D.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朔(一个月)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回旋而上)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汲汲然) D.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肯定)
4.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
A.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 某所,而母立于兹
5.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