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12个谈判国达成基本协议,规模占全球四成的巨大经济圈将应运而生。TPP极为强势,对成员国的主权有所削弱。媒体解读TPP是与中国主导的“一路一带”经济圈相抗衡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当超过95%的潜在客户生活在我们的国境之外,我们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图非常直白。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就中美在亚太地区实现积极互动等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在5大方面,49项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中美是当前国际舞台上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两个“大块头”,经贸交流素来密切,相互依赖日趋加深。但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美国出现了一些声音,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会不会陷入发生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等等疑虑影响着中关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中美在网络安全、南海问题、民主主权等问题上仍有明显分歧。
材料三:习近平参加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同时,宣布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
(1)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国际交往策略的正确性。
(3)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免除部分不发达国家债务及加强“南南合作”的意义。
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今年4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猪肉价格一涨,苦了居民,喜了农民。农民有了按劳等值的收获,当然高兴。但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1)试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2)猪肉价格上涨对生活和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06——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注:过去15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到2010年,只占GDP的33.8%,而美国约为70%。
(1)材料中的图反映出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扩大国内消费。(9分)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2年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4.6%。在食用品方面,猪肉价格上涨25.0%。
(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会对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6分)
(2)一般来说肉类食品价格上涨会带动鸡蛋价格上升,请说明其原因。(4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多数年份徘徊在60%左右,远低于70%的世界均值。在消费品价格高、房价“易涨难降”的今天,人们就会觉得收入增长难以赶上物价增长,生活中的“收入安全感”仍然不高。消费率偏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从目前的经济周期阶段性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来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请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角度,论证“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