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游古漪园
和煦的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
一进古漪园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作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的是明清时代古漪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叠置的假山,正在开放的鲜花,多么秀丽啊!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看到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上缺了一只拳头。
老师告诉我们:“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地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古漪园的,并写出地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画出表示游览地点转换的句子。
从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室内陈设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
(2)形容字写得挺拔有力。 ( )
(3)形容事物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 )
仔细阅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简洁的文字回答问题
作者看到的:
作者听到的:
作者的心情:
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快乐阅读。
蚂蚁吃青虫真有趣!一天傍晚,我看见一群蚂蚁拖来了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拖不进去。它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蚂蚁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早晨,我发现蚂蚁洞口的大青虫只剩下一张皮了。
(1)在正确答案后打√
第一次看蚂蚁吃青虫的时间是:(1)早晨( )(2)傍晚( )
第二次看蚂蚁吃青虫的时间是:(1)早晨( )(2)傍晚( )
(2)短文一共有()句话。
(3)仿照例子造句。蚂蚁吃青虫真有趣!________真________。
快乐阅读。
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真美丽。草地上长出碧绿的小草,像铺上了绿地毯。花盆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暗红的,十分好看。
(1)这段话共有()句。
(2)用“——”画出表示花的颜色和草的颜色的的词。
(3)这段话写公园的景色很美丽。主要写了地上的()和花盆里的()十分好看。
(4)草地上长出碧绿的小草,像铺上了绿地毯。
,像。
快乐阅读。
猫的舌头上有肉刺,它经常用舌头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在天热时总是伸出来,帮助散发身体中的热量。啄木鸟的舌头是细长的,能把害虫从洞里钩出来吃掉。动物的舌头是多么奇妙啊!
(1)这段话有( )句。
(2)写了()、()、()三种动物()的作用。
(3)请用“——”画出啄木鸟舌头作用的句子。
快乐阅读。
小树苗,排队走,绿化祖国忙不休。走到马路站两旁,撑起绿伞在街头。走到田野站风口,挡住风沙保丰收。走到沙漠站稳脚,沙漠一片绿油油。走到荒山安下家,座座荒山穿绿衣。
(1)小树苗都来到哪些地方?用“——”画出来
(2)用“”画出它为人们做了哪些事?
(3)你觉得小树苗还能做什么呢?
快乐阅读。
早晨。森林里散发出阵阵清香。树缝中间透进来的阳光有红的,有紫的,组成了各种颜色的光带。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树上的露水沙沙地落下来。树上的几只黄莺叫得那么脆,那么响。
(1)这段共有()句话,写了早晨()的景色。
(2)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3)从这段话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填在()里。
松鼠()露水()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