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11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解释下列“之”的不同含义。
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谓左右曰,古义 ;今义 。
翻译: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官职,从权制,【A】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B】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②精炼,物理③其本,【C】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D】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传末评语)
【注释】①仪轨:礼法规矩②庶事:各种事务③物理:管理事务文中“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这些句子的内容如果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可概括为:。
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坦诚待人,公正无私。 |
B.善行无论多么微小没有不奖赏的,恶行无论多么细小没有不抑制的。 |
C.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职守,对于造假的不屑于说他。 |
D.大概(是由于)临机应变、领兵的策略,不是他所擅长的吧。 |
结合文意,用你的话说说陈寿怎样评价诸葛亮?
出师表
诸葛亮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⑸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以光先帝遗德⑵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⑶悉以咨之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⑵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赏罚分明,奖赏“为忠善者” ,惩罚“作奸犯科者”。 |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意在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使汉室兴隆。 |
D.作者所提的三条建议中,最主要的就是希望后主亲贤远佞。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课文《陈涉世家》)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度已失期乃丹书帛曰
孤不度德量力得鱼腹中书项燕为楚将楚人怜之
为天下唱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陈胜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也以为“死国”很有价值,可见其不平凡。 |
B.“天下苦秦久矣”是陈涉、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响应的直接原因。 |
C.“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都是陈涉、吴广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 |
D.司马迁将陈涉归入“世家”,可见其对陈涉功业的肯定,不以成败论英雄。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上使外将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4)
答: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望其旗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