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组同学以碳棒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发现阴极碳棒上除了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有少量白色物质析出。为探究阴极碳棒上的产物,同学们阅读资料并设计了如下过程:
Ⅰ.有关资料:铜的化合物颜色性质如下

物质
颜色、性质
物质
颜色、性质
氢氧化铜Cu(OH)2
蓝色固体不溶于水
硫酸铜(CuSO4)
溶液呈蓝色
氧化亚铜(Cu2O)
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化铜(CuCl2)
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氯化亚铜(CuCl)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碱式氯化铜
绿色固体不溶于水

Ⅱ.探究实验:
(1)提出假设:
①红色物质一定有铜,还可能有Cu2O;
②白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验证:
取电解CuCl2溶液后的阴极碳棒,洗涤、干燥,连接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阴极产物,

①实验前,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各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碳棒上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色,F中物质不变色,D中出现白色沉淀,根据现象①碳棒上的红色物质是否有Cu2O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__________(填上图中装置编号)中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提出假设②中的白色物质一定存在;
③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探究电解池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如下图所示),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
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_____________。
(2)配制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然后慢慢将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
(3)在该实验中,若用1 mol乙醇和1 mol 乙酸在浓硫
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不能生成1 mol乙酸乙酯的原因是

(4)锥形瓶中得到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欲得到乙酸乙酯并闻到它的气味,需将混合液先用溶液处理,再用
(填一种仪器名称)分离。
(5)葡萄糖是生命现象中的一种能量物质。现取少量葡萄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后现象是,说明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

(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1(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HCl的装置,你认为是否必要(填“是”或“否”)
④ NaOH溶液的作用
(2)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 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
a.NaOH b.NH3·H2O c.CuO d.Cu2(OH) 2CO3 e.CuSO4

下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

图中:A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C为无水CuSO4粉末,D为碱石灰,F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
(1) 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
(2)为使A中乙醇平稳汽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______。
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_ _____。
(3)能证明乙醇反应后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4)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推断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铁架台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写出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忘记加入碎瓷片就加热进行实验,为防止暴沸,下一步的操作是: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
②:
(4)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23.(10分)下表是某超市出售的加碘食盐的有关说明:


精制盐、碘酸钾
含碘量
45±5mg/kg
储藏方法
通风、防潮
食用方法
根据烹调所需适量加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通过实验检验该碘盐中是否含碘:
(1)首先取该食盐样品配制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向200 mL蒸馏水中加入75.0g该食盐样品,加热并搅拌,直到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已知室温条件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 g)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铁圈、____________、烧杯和玻璃棒。冷却至室温过程中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则证明其为饱和溶液。
(2)甲同学先向该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入1mol/L的K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然后加入0.1mol/L稀硫酸,振荡,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请在下图中画出参加反应的IO3的物质的量和析出的I2单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他提出如下假设:空气中的氧气可能参与反应,使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乙同学的假设是否正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