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隐形眼镜是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H2=C(CH3)COOCH2CH2OH]的高聚物(HEMA)制成的超薄镜片,其合成路线可以是:
已知:①
②CH3COOCH2CH2OH的名称为乙酸羟乙酯。
(1)A、E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 、E 。
(2)有机物C的名称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C→D ,E→F 。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I→G ;
G+F→H 。
在下列物质:A 烧碱 B 硫酸 C 干冰 D 硫酸钡 E 纯碱 F 铁
(1)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
(2)纯碱的电离方程式是 。
(3)烧碱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将干冰升华后所得的气体通入过量烧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a、b、c、d是Na2CO3、BaCl2、HCl、AgN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 |
a+b |
c+d |
a+d |
a+c |
b+d |
现象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无色气体 |
① b是(用化学式填写)。
② 写出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下图所示为按树状分类法对一组物质进行的分类。请填写下列标注。
(2)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
2KNO3 + C+ S=K2S + 2NO2↑+ CO2↑。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
(3)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之间。
(4)某气体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此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 g/L。
(5)在2g质量分数为28%的KOH水溶液中,K+ 离子数与H2O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_。
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9H15OCl,分子中含有一个六元环和一个甲基,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F分子中不含甲基:A与其它物质之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
(1) A-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 A-C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
(4)有的同学认为B中可能没有氯原子,你的观点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你的理由 。
(5)某烃的含氧衍生物X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2组峰的是 (写结构简式);只含有两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C少54 ②氧原子数与C相同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
A、B、C、D、E、F、G为前四周期元素。A、B最外层电子排布可表示为asa、bsbbpb(a≠b);C元素对应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E与D同主族,且位于D的下一周期;F与E同周期,且是本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基态G原子核外电子填充在7个能级中,且价层电子均为单电子。
(1)元素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ED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
(3)四种分子①BA4②ED3③A2D④CA3键角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4)CA3分子可以与A+离子结合成CA4+离子,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微粒的空间构型 b.C原子的杂化类型
c.A-C-A的键角d.微粒的电子数
(5) EBC-的等电子体中属于分子的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EB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6)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化合物[G(CA3)6]F3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
(7)B的某种单质的片层与层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层间距离为hcm.图2为从层状结构中取出的晶胞。试回答:
①在B的该种单质的片层结构中,B原子数、B-B键数、六元环数之比为 。
②若B的该种单质中B-B键长为a cm,则B的该种单质的密度为 g.cm-3。
无机化合物A和金属B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固体,其中A显淡黄色。相同质量的A、B都能与液体C反应放出气体,两气体又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利用B在高温下的挥发性,可通过它的碳酸盐和焦炭在真空环境中来制备B。化合物D可作为有机反应中的脱氢试剂,1molD和1mol NH4Cl反应生成2mol气体E和1molB的氯化物。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E的密度为0.76g·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2)题中制备B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物质能替代焦炭的是 。
A.Na B.H2 C.KMnO4 D.Cl2
(3)B与E在一定条件下 (填“可能”或“不可能”)直接发生反应产生D,判断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