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把盐酸和石灰石放入气密性良好的如图装置中,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澄清石灰水已完全变质
猜想二:气体X的成分为(2)
【表达与交流】猜想一的理由是(3)
【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上述的猜想,同学们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同学实验: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原澄清石灰水,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所取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得出结论:猜想一不成立。
乙同学实验: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将气体X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实验: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硝酸银溶液,将气体X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讨论后认为,(4) 同学的实验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理由是(5) 。
(6)丙实验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 ,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
)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颖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明猜想另一种物质是
,小军认为不可能.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
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生成物中没有
|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牛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之一,其制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叫做"蓬灰"的和面剂。"蓬灰"是蓬草烧制而成的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蓬灰"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请你帮他们填充下列实验过程的表格。
【查阅资料】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紫色。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与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测 :取少量"蓬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 | ||
(2)灼烧:用铂丝蘸取少量"蓬灰"溶 液并灼烧 |
火焰呈紫色 |
|
(3)检验
:取少量"蓬灰"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 |
"蓬灰"中含有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蓬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
],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以应。
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
b、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微热 |
铜片表面黑色固体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色。 |
此黑色固体是(填化学式) |
阿里木和李明两位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有序摆放整齐的药品中(见下图),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他们很感兴趣并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标签破损的试剂是什么溶液?
【作出猜想】
(1)阿里木猜想:可能是
溶液;
(2)李明猜想:可能是
溶液;
(3)你的猜想:可能是溶液(任写一种)。
【实验验证】
(1)阿里木在玻璃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并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pH=10.3,他判断这瓶试剂是碱性溶液。你认为下列对阿里木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实验结论
的评价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友情提示:表中""表示正确;""表示错误。
(2)假设阿里木和李明两位同学中有一位的猜想是正确的。李明同学为验证自己的猜想,选择上图中某种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拓展】假如阿里木同学在实验中所使用的pH试纸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的,则会造成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