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5)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商朝。
错误:
理由:

小明同学编写的课本剧《半坡原始居民》中出现了小米饭、猪肉、干栏式房屋等情景。
错误:
理由: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专题回答]:
“中国封建社会有个头,就是皇帝。一旦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
(1)100年前的10月10日,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件将“这个头”砍掉了?
(2)某食品注明产自台湾,产品生产时间为民国98年5月,有效期二年,请问该食品能否食用?为什么?(请将年代换算成公元纪年解释)
(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认为失败了。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回答]: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右图)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1)英军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什么?
结合以上所提供的信息,当时我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特点?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

(3)以下是两位同学对谭嗣同坐以待捕、舍生赴死的不同看法:
学生甲: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学生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谭嗣同能逃却不逃,太愚蠢,死的不值得。
你有什么看法?说明理由?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2分)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