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以至于翻开新旧两本中国分省地图一对照,星罗棋布的人工湖泊就呈现在眼前。由此,我国的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以每年1 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
C.“大跃进”运动使得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
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
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
A.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
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
C.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
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
《关于民主党派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考》一文中指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阶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民主党派失去了原有的阶级基础。”这主要是指( )
A.地主阶级和富农阶级已经被消灭 |
B.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 |
C.民族资产阶级已被改造为劳动者 |
D.民主党派失去了存在的阶级基础 |
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 )
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 |
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 |
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 |
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