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
|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
|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
|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
“尽管我们存在肤色不同….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而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周恩来的这段话是哪一外交活动时提出的
| A.1953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 | B.1955亚非万隆会议上 |
| C.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 | D.1972接见尼克松访华时 |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
| C.日内瓦会议,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 | D.中美关系正常化 |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新中国
| A.合法性得到美国承认 | B.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
| C.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 D.不承认美国与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
以下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1954年明确写入宪法确定下来 | B.最早建立的是西藏藏族自治区 |
| C.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利于民族团结 | D.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坚持了
| A.社会主义制度原则 | B.实事求是的原则 | C.和平共处原则 | D.民族平等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