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
|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
|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
|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
“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 A.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
|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
在“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这一危机指
| A.修筑“柏林墙” | B.朝鲜战争的爆发 |
| C.古巴导弹危机 | D.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
二战后初期,丘吉尔致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仅向你带领你的国家所制定的政策致以最深的敬意!我诚心诚意感谢你们为拯救世界免受饥荒、战争之苦,所做的一切!”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 B.美国主导成立“北约” |
| C.美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 |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
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 C.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 D.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
1882年,日本官员伊藤博文赴欧洲考察各国宪法,对某国宪法大加赞赏。回国后,他即以此部宪法为蓝本,组织起草和主持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这部宪法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 B.德国1871年宪法 |
| C.美国1787年宪法 | D.法国1875年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