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共和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