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恩格斯说:“这是一场人类从来没有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场变革指:( )

A.启蒙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智者学派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的性质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民族立场

孙中山说:“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发生在20世纪初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戊戌变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