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指出:“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能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下列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19世纪以前亚洲曾一度是世界经济中心 |
| B.西方买三等厢座位的钱来自于早期殖民扩张 |
| C.否定了近代西方学者所持的“欧洲文明优越论” |
| D.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解释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变迁 |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
|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其职责是
①检查户口②监察百官③征收租赋④征发徭役和杂役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
| C.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 D.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 B.移风易俗 |
|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 D.迁都洛阳 |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
| 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
| 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
|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