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视。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A.《资政新篇》 | B.1954年宪法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共同纲领》 |
下列关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立宣言》是《人权宣言》在美洲的翻版 |
B.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体制 |
C.都以国家的名义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
D.都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 |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这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引文的出处及理论根据分别是来自()
A.《人权宣言》《社会契约论》 | B.《权利法案》《论法的精神》 |
C.《独立宣言》《社会契约论》 | D.美国1787年宪法、《论法的精神》 |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 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 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