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年底前,所有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下表是某市实行的阶梯式水费分类和水费价格表。
用水类别 |
阶梯式水费分类 |
水费价格 |
居民生 活用水 |
第一阶梯:月均30吨以下 |
1.58元/吨 |
第二阶梯:月均30吨至40吨 |
2.37元/吨 |
|
第三阶梯:月均40吨以上 |
4.74元/吨 |
|
非居民生活用水 |
经营服务用水、工业用水、行政事业用水 |
2.37元/吨 |
特种用水 |
高档洗浴(足浴)、桑拿、SPA馆(水疗)、按摩、咖啡厅、汗蒸馆、洗车、饮料生产、纯净水生产、游泳馆、高端美容美发美体店、歌舞厅、酒吧、茶座 |
7.90元/吨 |
注:“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的俗称。
非居民生活用水实行超定额加价政策,超计划用水30%以内的,超出部分按照水价1倍缴纳;超计划用水31%至50%的,超出部分按照水价2倍缴纳;超计划用水51%至100%的,超出部分按照水价3倍缴纳;超计划用水100%以上的,超出部分按照水价4倍缴纳。
材料二:河北某地外销的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40%。全市已有13个蔬菜品种获河北省无公害蔬菜资质认证, 2万亩达到A 级绿色食品标准。河北省的无公害蔬菜以其优良的品质热销北京。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水价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一改革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一,试说明上述水价改革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分析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40%反映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孩子喜欢五颜六色,就有人往糖果里加色素;女性有“恋香之情”,就有人给酸奶加香精;薯片越爽脆越好,膨化剂当然要用足。人造鸡蛋、止泻药鸭脖、明矾瓜子、淋巴火腿、香精大米……有毒食品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1)上述材料反映了市场调节的什么弊端?
(2)国家可以通过哪些宏观调控的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三、探究题(本题14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自己的金钱观。他说:第一“钱是重要的,但来路要正”。第二“钱是来用的,莫奢侈浪费”。第三“该用的钱就要用,不要小气”。第四“金钱不是衡量地位和身价的标尺”。在生活中,袁隆平对自己要求比较严,饮食以清淡为主,衣服朴素大方。但在科研方面他很慷慨,他曾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励的奖金500万都拿出来搞科研,并出资设立“农业科技基金奖”,还慷慨捐助教育事业。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中袁隆平的金钱观,简要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金钱?
中国日报网载文指出,“十二五”期间处理好“做蛋糕”与“分蛋糕”之间关系意义尤为重大。“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基础与前提,否则可能因为“蛋糕”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引发“分配性冲突”不仅无法“做大蛋糕”,也无法“分好蛋糕”。另一方面,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分好蛋糕”可以为持续“做大蛋糕”提供持久动力,也可以为持续“做大蛋糕”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请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效率与公平统一性的。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材料一:表一:近4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559 |
611 |
631 |
650 |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1000万,2012年有150万大学生等待就业.
表二:某市2011年人才供需对比
学历 |
硕士及以上 |
本科毕业生 |
大专毕业生 |
用人单位需要情况 |
19% |
48% |
33% |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
17% |
57% |
26% |
表三:对3000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
沿海发达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和北部地区 |
72.8% |
25.2% |
2% |
|
首选职业 |
白领行业 |
蓝领行业 |
新兴行业 |
71% |
27% |
2% |
材料二:讨论就业问题时,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同学乙:我要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最好是国家公务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同学丙:只要能给我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没有失业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2)简要评析材料二中三位同学的择业就业观
(3)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表格,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作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陕西省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各项措施时,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早在2007年陕西省就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并从当年起省上每年下拨3000万元支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从2008年起每年又拿出200万元资助文艺创作。“长安画派”、“文学陕军”、“西部影视”、“三秦书风”等品牌知名度大步提升。
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说明陕西省把发展文化事业放在重要位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