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主要是由许多滤泡上皮细胞组成的,甲状腺激素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下图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甲状腺素的形成过程图(TG:甲状腺球蛋白;T:酪氨酸;MIT:一碘酪氨酸DIT:二碘酪氨酸),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浆中摄取氨基酸,在________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继而在________加工并浓缩形成分泌颗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腺泡腔内贮存。
(2)滤泡上皮细胞能从血浆中以________的方式摄取I-,I-经过_________的催化作用而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内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3)滤泡上皮细胞在________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以_________方式摄取滤泡腔内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成为胶质小泡,胶质小泡与图中L所示的_______(细胞器)融合,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L内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即甲状腺激素素,于细胞基底部释放入血。
(4)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与核受体结合后启动基因_____ __,促进mRNA的形成,加速新蛋白质和和各种酶的生成。幼年缺碘会患呆小症,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_____________。
光合促进剂是一种与生长素有类似生理作用的生长调节剂。某科研人员利用番茄为实验材料来探究光合促进剂的生理作用,其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且长势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适宜浓度的光合促进剂、蒸馏水、尺、天平等。
(1)实验步骤:(请补充完善)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且长势良好的番茄若干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第二步:对甲、丙两组喷洒________________;对对照组乙、丁两组喷洒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将四组番茄放置于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四组番茄的叶片颜色,测量并计算每组番茄的____________;待成熟后计算每组坐果数量、称量并计算单果重量的平均值。
(2)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植物生长状况、产量记录表
名称 |
平均株高(cm) |
坐果数(个) |
叶色 |
平均单果重(g) |
甲组 |
220.2 |
28.2 |
深绿 |
172.5 |
乙组 |
206.6 |
26.4 |
绿 |
156 |
丙组 |
222.8 |
27.6 |
深绿 |
170 |
丁组 |
218.8 |
25.8 |
绿 |
152.5 |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中,因变量有______个。设置甲、丙两组(或乙、丁两组)相同实验遵循的是__________实验原则。
②据表中叶色情况分析推断:光合促进剂增加番茄产量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________(物质)的合成,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果实产量。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光合促进剂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作用,如促进生长、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光合促进剂浓度为a,则当光合促进剂的浓度小于a时,番茄产量_______(填“会”“不会”或“不一定”)降低。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写出下列符号名称:A B D f 。
(2)b主要作用的靶细胞或组织有 (写出其中2种)。严重饥饿时,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主要是④→⑤→⑥和⑦→⑧和A→肝脏,而非平时的主要路径①→②→③,其生理意义是 。
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________,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________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______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和_______。
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
(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下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增长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D点和C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填“较低”“相等”或“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保存在 条件下,然后,待其他事项备好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
②分析图3,c点以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