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氮、磷富营养化常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赤潮”或“绿潮”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华”生物主要是蓝藻,“赤潮” 生物主要是甲藻和硅藻,“绿潮” 生物主要是绿藻,这些藻类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藻类细胞以 方式吸收NO3-、PO43-。
(2)某沿海地区连续7年爆发大规模的浒苔(大型绿藻),某科研小组对浒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表:不同光照水平下浒苔的浮沉状况
烧杯编号 |
1 |
2 |
3 |
4 |
光照强度(lx) |
0 |
70 |
270 |
470 |
浒苔沉浮状况 |
沉入烧杯底部 |
沉入烧杯底部 |
悬于水中 |
浮于水面 |
曲线:浒苔光照强度与O2吸收、释放量的关系
①实验前需要对浒苔进行抽气处理,目的是 ;浒苔的沉浮状况,与细胞中的 (生理活动)有关。
②表中3、4号烧杯的光照强度,与下图中的 对应。
③实验结果表明,当日照强度弱时的明显危害是,水体会出现 降低。
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请标明图中所示a~d中不同字母所代表的液体成分a;b;c;d
(2)图中所示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3)通常给药方式为肌肉或静脉注射,现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请用图中字母标示药物进入人体后在体液中的运输途径。药物静脉注射→→→或。
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是/不是)纯合体。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____倍体。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个。
(4)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培育出④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
下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请回答:
(1)光反应是在[ ]上进行的,这里分布着;碳反应是在[ ]中进行的,这里分布着。
(2)光反应的意义是:光反应产生的[ ]和[ ]是碳反应必需的条件。
(3)碳反应包括[ ]和[ ]。
(4)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下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作答: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光合作用所需的酶是在[ ]合成的。
(2)图中缺少的一种重要细胞器是, 它是进行的主要场所。
(3)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它与动物细胞有关。
(4)图中具单层膜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 ]。
(5)图中11的功能是,其中遗传物质DNA主要存于[ ]中。
请完成以下I、II两部分试题。
I.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各一瓶,某同学用了两种试剂将它们鉴定出。请回答:
(1)该同学首先用试剂分别鉴定上述3种溶液,发生反应的是稀蛋清。
(2)接着,该同学用另一种试剂鉴定剩下的两瓶溶液,有一种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这种溶液是,所用的试剂是,这种试剂的颜色是,这种试剂需现配现用,是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均匀。
II.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半透膜为玻璃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 S1和S2溶液的初始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这个结构由共同组成。
(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已知K+和NO3-均能通过半透膜。)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X漏斗内的液面烧杯里的液面,Y漏斗内的液面烧杯里的液面。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分别标号A、B,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整个细胞呈现紫色,原因是紫色物质存在于占据了细胞大部分空间的中。
③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处理A临时装片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同时用所提供的KNO3溶液处理B临时装片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持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A、B中的细胞分别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