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
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 ,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1)在第一步配置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起什么作用?
(2)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     
(3)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4)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5)如果实验成功,几天后你在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时,会发现培养皿           中的没有菌落生长。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回答下面关于实验及科学探究方面的问题。
(1)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那么,设计实验方案时的主要依据是
(2)下面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操作的三个不同步骤示意图,它们的先后顺序是。(用图号和箭头回答)

(3)下图中所滴的液体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是不相同的: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滴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滴的液体是

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形态
等量馒头
碎屑
碎屑小块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振荡后保温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2)分析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

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A瓶
B瓶
C瓶
D瓶
1
各加入等量清水
2
不加河泥
各加入等量河泥
3
不加水藻
各加入等量的水藻
4
各加入两条相同状况的小鱼,并用软木塞塞紧瓶口
5
置于相同光照下
黑暗
小鱼生存时间
3天
11天
25天
2天

分析并回答:

(1)实验装置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和D模拟的生态系统相比,不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5)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小玲同学正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请帮她回答以下问题:
(1)她使用的显微镜目镜是5×,物镜是8×,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2)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填"睁开"或"闭上")
(3)她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个"b"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透明纸片上写的字是。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