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Ba2+、Mg2+、H+、OH-、Cl-、HCO、SO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1乙溶液中c(H+)>0.1 mol·L-1;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 | B.乙溶液含有SO42- |
C.丙溶液含有Cl- | D.丁溶液含有Mg2+ |
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②④⑤③① | B.②④③⑤① |
C.③④②⑤① | D.③②④①⑤ |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方法是()
A.分别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逐滴滴加NaOH溶液 |
B.分别取少量固体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 |
C.分别测定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较大的是NaHCO3 |
D.分别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再往溶液中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HCl溶液 |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其他物质作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HClO![]() |
B.CO2![]() |
C.I-![]() |
D.H2O![]() |
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A.Br—、Cl—、I— | B.Br—、I—、Cl— |
C.I—、Br—、Cl | D.Cl—、I—、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