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
B.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 |
C.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 |
D.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也不得少于容积的四分之一; |
E.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F.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①甲实验:该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烧杯里的水进入瓶中的原因是(24),若发现瓶内进入的水量明显小于1 / 5,其原因可能有(25);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6)。
②乙实验: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27)(填“A”或“B”),点燃收集到的氢气,
产生(28)火焰。乙实验说明水是由 (29)组成,电解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30)。
③丙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观察到 (31)层蜡烛先熄灭(填写“上”或“下”)。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32)。
④丁实验:C处通入CO与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3),加热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34);为确保实验得到亮红色的铜,当玻璃管D停止加热时,不需要断开D、E装置间的连接,原因是(35);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6);为避免污染环境,在F处点燃尾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中。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是(18),甲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19);
②五种物质中,常温呈液态的氧化物是(20)(填化学式,下同),可用作绿色燃料的是(21);
③工业上生产氢气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甲、乙两种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生成丙和丁,则参加反应的甲和得到的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
④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23)。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e物质的质量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氦气、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食盐,请用化学式按要求填空:
①供人呼吸的气体是(1) ;
②促进光合作用的气体是(2);
③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是(3);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4);
⑤医疗上常用0.9%生理盐水给病人补充体液。生理盐水中溶质是(5);
⑥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6)。
⑦如下图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石墨导电性的是(7)(填编号,下同);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是(8);利用了石墨质软,划过留下痕迹的是(9)。
a.玻璃刀 b.铅笔芯 c.干电池的电极
⑧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反应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10),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是(11)元素。
⑨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乙醇由(12)种元素组成,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乙醇的摩尔质量是(1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3.01×1024个乙醇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6)mol,9.2g乙醇中含(17)个乙醇分子;
“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已知一种塑化剂(DMP)的化学式为C10H10O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94。据此计算:
(1)DMP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DMP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DMP的化学式为____。
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已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一只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不可能
是(填写化学式)。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请你从方案甲和方案乙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溶液(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