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 | B.铁钉生锈的条件 | C.证明CO2与NaOH反应 | D.分子运动的现象 |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2)氧原子
(3)2个硫酸根离子(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万州中学的学生以“长江水的污染情况”为研究性课题,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2分)
(1)以下几种研究方案中,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请教专家、老师后,进行氮、磷、钾等元素含量的测定
B.考虑到沿河建有硫酸厂,拟用硝酸钡和稀硝酸检验河水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C.只到长江上游取水样进行研究
D.调查沿河生活污水、工厂废水及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
(2)研究报告里提出了以下设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禁止沿河工厂将未经处理的污水向河流中直接排放
B.城市生活污水要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C.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
D.在河流中投放化学试剂使氮、磷、钾转化为不溶物沉降
生活处处有化学,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二氧化碳 | B.碳酸 | C.稀盐酸 | D.活性炭。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
(1)用于消除冰箱的异味的是。
(2)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已知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钠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关系密切。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在括号中写出基本反应类型。
(1)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2)乙醇燃烧;
(3)将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硫酸中;()
(4) 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