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20分)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半球名称:A                 ,B                
⑵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名称:①                ;⑥               
⑶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b                 ;d                
⑷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③、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⑸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填序号);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填字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专机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进行了国事访问。

(1)习近平主席出访过程中,专机飞过的大洲是
(2)能源合作是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的重要议题之一,如图,计划中的"中俄天然气管道路线",北起克拉斯诺穆尔斯克,向南与中国的""工程管道路线相接,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上海等地。
(3)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请据图分析俄罗斯的工业区与矿产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关系?

(4)结合"坦桑尼亚、刚果两国主要进、出口产品表"回答。

国家
出口产品
进口产品
坦桑尼亚
丁香、剑麻、咖啡、烟草、铝土
仪器、机械设备、金属制品、交通工具
刚果
石油、木材、可可、咖啡
成品油、运输设备、机电、建材、食品

坦桑尼亚、刚果两国进、出口产品体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特点,其中,两国出口产品的特点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简要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措施(答出一项即可)。

下面阴影部分为中东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体现着哪些方面?(答出一条即可)

(2)通过①线路运输的石油主要输往美国和
(3)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冲突不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4)中东地区的居民大多数信仰教。
(5)某年7月初,一艘油轮从波斯湾某油港出发,沿②线路于7月末到达上海港,一船员对沿途经历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A. 油轮驶出霍尔木海峡前,向西望去,沿岸沙漠广布 B. 油轮行驶至图中位置是,顺风航行
C. 沿途看到了满载小麦和铁矿石的我国货轮正驶向非洲 D. 沿途驶过了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家住沈阳的玲玲一家,计划暑假期间乘火车经济南到上海旅游,沿途可欣赏到的著名景点有(

A.

东岳泰山

B.

西岳华山

C.

中岳嵩山

D.

北岳恒山

(2)山东省位于(温度带),(干湿地区)。
(3)滨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等。
(4)山东省的棉纺织工业发达,下列属于本省发展棉纺织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

本省是我国棉花产区之一,原料丰富

B.

本省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C.

土地资源紧张,场区建设严重受限

D.

本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5)由德州经滨州至烟台的铁路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对下列哪个工业基地或经济区发展意义最大(

A.

东北重工业基地

B.

环渤海经济区

C.

沪宁杭工业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连续推出了大型系列特别节目《边疆行》、《沿海行》、《行走西藏》等,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所经地区的风土人情。
材料二:《边疆行》、《沿海行》路线图

(1)《边疆行》摄制组从防城港出发,基本沿我国陆上疆界到达丹东,其行程大约是(

A.

5000千米

B.

10000千米

C.

20000千米

D.

40000千米

(2)《边疆行》和《沿海行》的起点分别位于(

A.

广西、辽宁

B.

广东、辽宁

C.

黑龙江、广西

D.

广东、山东

(3)《边疆行》摄制组采访了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经过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沿海行》摄制组经过了我国最大的渔场
(4)《行走西藏》摄制组分别沿滇藏、川藏、青藏、新藏四条公路到达拉萨,其中与铁路并行的是公路,与其并行的铁路是被称为"天路"的

读"中国地形地势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2)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武到山东省的青岛输电线路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线路经过的地形区有高原、山脉、平原。
(3)黑河-腾冲线的东南侧人口密度(大、小)。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阶梯。
(4)我国人口分布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B. 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力度
C. 国家政策的调控 D. 自然条件的差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