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
|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
|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
| 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
下面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 A.武力统一政策 | B.全球扩张政策 |
| C.社会保障政策 | D.欧洲均势政策 |
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 A.筹集税款 | B.干预立法 | C.招募军队 | D.任命大臣 |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
|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
|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
|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