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是人们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1)请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评析这两种观点。
(2)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怎样才能保持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0多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对“和”的思想进行了论述。他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命题, 指出“同”并非“和”的先决条件,能在“不同”中求“和”才是最高境界。“和”的思想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吸收、融合,对中国的外交哲学和对外交往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又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方略,向世界表明,不断发展的中国,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存、共生、共赢”的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简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念对我国处理外交事务的启示。

图示:2005〜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格:我国的能源储备及利用状况


人均能源储备
能源终端利用效率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中国
95吨/人
3吨/人
1 416平方米/人
32% 〜33%
世界平均
200吨/人
28吨/人
28 400平方米/人
42%以上

材料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了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决定继续开展“万家企业 节能低碳行动”。该行动主要针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跟踪、指导、监督和考核,促使这些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但我国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在2009年就已经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由于我国的低碳技术总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要使碳排放尽快达到峰值,则需要充分的国际合作。
(1)评析图示、表格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为企业实现节能低碳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上的态度和措施做出阐释。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首部署。请阅读信息,参与问题研究。
信息一:科学立法,推进依法治国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对新预算的最大亮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信息二:全民守法,建设法治文化

(2)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怎样才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信息三: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

(3)我国法制建设的认知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求索真理的历程”的。

新的战略构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一: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经济、文化、外交等链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材料二: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O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将重现古老丝绸之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全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深化城市、港口、口岸、产业园区的合作,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协助当地增加就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古丝绸之路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古老“丝绸之路”再次以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1)“丝绸之路”是经济共蠃之路、政治合作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结合材料一,请阐述实施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
(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共建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提 出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文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和国家软实力。
表:2009、2013年我国文化贸易增长与近5年进出口比情况

项目
2009年(亿美元)
2013年(亿美元)
年均增长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引进量比
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收入比
文化产品进出口
127.9
274.1
20.2%
1:2.5
6:1
文化服务进出口
28.3
95.6
28.7%
1:3
10:1

注: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贸易出口额大于贸易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②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
(1)指出材料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