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沙坑高h=7m处,以v0=1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物体落到沙坑并陷入沙坑d=0.4m深处停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离抛出点的高度H;
(2)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f大小是多少?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与一物块A栓接,物块B与A接触但不粘连,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用一水平力向左缓慢推B致使弹簧压缩,当物块移动S1=0.2m时撤去水平力。在弹力作用下物块AB向右运动,AB分离后,物块B继续向前滑行
m与置于
光滑圆弧轨道底端的物块C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最后两物块恰好能滑到
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已知三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圆弧轨道半径R=0.2m,物块。A、B的质量相同m1=m2=0.2kg,物块C的质量m3=0.4kg,三物块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求:
(1)B、C两个物块第一次返回到圆弧底端时圆弧轨道对两物块的支持力:
(2)A、B两个物块分离时的速度;
(3)水平力F对物块B做的功。
频闪照相是研究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如图是某同学研究小滑块从光滑水平面滑上粗糙斜面并向上滑动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α=37°,闪光频率为10Hz。经测量换算获得实景数据:sl=s2=40cm,s3=35cm,s4=25cm,s5=15cm,取g=l0m/s2,sin37°=0.6,cos37°=0.8。设滑块通过平面与斜面连接处时没有能量损失,求: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滑块从滑上斜面到返回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
(1)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
,下列论断中正确的
A.![]() ![]() |
B.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 ![]() |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 ![]() |
D.衰变前比衰变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数减少 |
(2)如图所示,一质量m1=0.45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车上右端放一质量m2=0.2kg的小物体,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现有一质量m0=0.05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100m/s射中小车左端,并留在车中,最终小物块以5m/s的速度与小车脱离。子弹与车相互作用时间很短,g取10m/s2。求:
①子弹刚刚射入小车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②小物块脱离小车时,小车的速度多大。
(1)如下图1所示,一根水平张紧的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O、P、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1.0m。t=0时刻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方向振动,并产生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O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当O质点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时,P质点刚开始振动,则
A.质点Q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向 |
B.O,P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
C.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 |
D.在一个周期内,质点O通过的路程为0.4m |
(2)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下表面镀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其折射率n=。一束单色光与界面成θ=
45°角斜射到玻璃砖表面上,最后在玻璃砖的右侧面竖直光屏上出现了两个光点A和B,A和B相距h=2.0cm。己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 8m/s。试求:
①该单色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
②玻璃砖的厚度d。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物体做功不可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
B.即使气体的温度很高,仍有一些分子的运动速率是非常小的 |
C.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湍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此压强必然增大 |
(2)
如图所示,将一个绝热的开口汽缸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汽缸内用一个绝热活塞封
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活塞上面放置一个物体,活塞和物体的总质量为10kg,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100cm2。已知外界的大气压强为P0=1×105Pa,不计活塞和汽缸之间的摩擦力。在汽缸内部有一个电阻丝,电阻丝的电阻值R=4Ω,电源的电压为12V。接通电源10s后活塞缓慢升高h=10cm(g取10m/s2)。
①求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变化量。
②若缸内气体的初始温度为27℃,体积为3×10-3m3,试求接通电源10s后缸内气体的温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