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下图甲、乙、丙分别是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反应。
①分别写出甲图(木炭燃烧)和乙(硫粉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甲: ;乙: ;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③、上述集气瓶中发生的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多选,填序号)。
A.生成物都是气体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只有一种物质
D.都需要点燃
E.反应时需要快速伸到瓶底
F.都属于分解反应
(2)下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①燃烧前丙瓶内的铁丝前,通常要将铁丝表面打磨、绕成螺旋状并插入一根燃着火柴梗用于 铁丝。
②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牛奶变酸 D.燃放烟花
③用 制取氧气的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019年是国际元素周期表年。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由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硅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
化学来源于生活,学好化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水的硬度过高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通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铁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但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数量也相当惊人。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
(3)石墨具有良好的 性能和润滑性能,常用来做高铁上的电刷。
日常生活中,每位同学都会接触到硬水。咸宁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硬水进行了一些探究和拓展实验。
【查阅资料】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引起的,硬水中溶解的钙和镁化合物可分为两类:钙、镁的碳酸氢盐;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一般所说的水的硬度是由上述两类化合物引起的。
(1)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这种方法可靠吗?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同时加热 |
A试管中产生气泡,有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Ⅱ |
冷却后,在上述实验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 |
① (填"A"或"B")试管中有较多泡沫,另一支试管中泡沫较少。 |
实验结果: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小组同学对硬水中为什么含有碳酸氢钙非常感兴趣,于是再次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知道了当石灰岩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 3+CO 2+H 2O═Ca(HCO 3) 2
小组同学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是否也能生成碳酸氢钠?
于是他们对此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 2CO 3;猜想二:溶质为 NaHCO 3;猜想三:溶质为②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 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二③ (填"成立"或"不成立") |
b.取实验步骤a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一不成立 |
写出实验步骤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 。
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了正确结论。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老师说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小组同学认为可使用稀盐酸除去,请写出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 。
(4)小组同学还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图象(如图二),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图象(如图三),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热量散失。
Ⅰ.请分析图三,能得到什么结论⑥ 。
Ⅱ.图三中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成分是⑦ (填写化学式)。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有学生对此反应后的溶液感兴趣,他取适量反应后过滤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并用pH传感器连续监测,得到如图曲线图(纵坐标为pH,横坐标为时间)
I.请分析图,写出AB段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Ⅱ.图中CD段上升的原因你认为是 。
无水氯化钙的用途广泛。以石灰石矿粉(含有MgSO4、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图:
(1)写出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任意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
(2)写出滤液1中含有的所有金属阳离子的符号 ;
(3)滤渣3中的固体除有Ca(OH)2外,还有 (写化学式);
(4)对滤液3调节pH值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