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步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帜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献?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2)英王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承认美国独立”是在哪一年?
(3)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帜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什么战争获得了民族解放?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毛泽东、邓小平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次飞跃。
材料一: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两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结合“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及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史实,请你来完成以下的探究任务!
探究一: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哪个朝代?
探究二:清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探究三:明朝后期哪个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探究四:明朝的哪一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探究五: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什么机构,隶属哪个省,对台湾进行管辖,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2分)
探究六: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探究七: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哪个皇帝命令清军在雅克萨围攻沙俄的侵略军,并取得了胜利?(1分)
探究八: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这个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究九:清朝时期,清政府设置什么机构来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
感悟: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4分)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隔绝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 (英国)
请回答:
①与图一、图二对应相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②图三反映了明成祖对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③材料二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这个帝国是怎样“人为隔绝于世界”的?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④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这种历史的经济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 顾炎武(明朝)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形成?
②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完善?完善这种制度的皇帝除了唐太宗外有哪两个?
③结合材料三,说说明朝时的这种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材料三中,顾炎武把明朝的这种制度与哪一历史事件相提并论?
⑤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下图是福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平远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的“我”指谁?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
材料二 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